金融数字治理:监管科技持续深化_每日焦点
发布时间:2023-04-15 06:20:42 来源:中国经营网

随着金融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课题。在近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廖岷就谈道:监管科技一定要和金融科技齐头并进,这样我们才可能找到潜在的风险,以便更好地推动金融的数字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金融科技应用在金融监管中,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记者还了解到,未来,数据管理将成为监管科技的重点之一。具体在数据的收集、分析等方面将持续深入,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等挖掘与释放更多金融数据的潜力。

监管内涵扩展

在上述圆桌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提出,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要投入更多的监管注意和监管资源。他表示,近期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事件提示,在把握监管创新思路时,要保持对风险的敬畏。在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结合上,一方面要充分支持正向、有益的科技应用,给创新足够的空间,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安全性、便捷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监管,依法把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新的技术用于金融产生的各种新模式和新产品,不是简单的节奏和认知,而是要核实和确认,做到有效的外部约束和监督。

那么,在金融科技大规模应用的同时,具体给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新的课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在金融服务智慧化再造过程中,业务办理模式和办理流程正在发生变化,监管制度、监管规则、监管模式正面临着系统化的重建。而金融科技的应用使得非持牌金融行为隐蔽化,各类金融业务趋于复杂,金融监管难度上升。由此,金融科技的应用衍生出新的监管领域和监管重点,例如数据治理、网络安全、信息技术风险、业务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等,金融监管的内涵需要扩展。

杨海平认为,数字化过程带来两类潜在风险:一是IT架构选择、技术路径选择、业务模式选择等,以及与数字化配套的资源投入、组织架构调整,激励约束机制、创新管理机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战略风险;二是信息技术广泛采用带来的信息科技风险、外包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创新业务管理的风险以及其他类型的操作风险。

看懂APP联合创始人由曦也表示,目前金融监管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对新型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数字化过程中,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而这种合作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数据隐私泄露、网络安全问题等。此外,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导致监管滞后,监管部门需要更快地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以便更好地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金融科技赋能监管

在给监管带来新课题的同时,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由曦指出,金融科技应用在金融监管中,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也可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对此,恒生电子金融基础解决方案运作中心负责人廖华国向记者表示:“监管科技被国际金融协会定义为有效解决合规、监管要求的新技术。因此,当我们在谈论监管科技时,更多也是在关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AI、大数据等如何更高效、高质量地帮助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解决在合规、监管等方面出现的新挑战。”

他进一步指出,随着金融数字化的逐渐深入,我国的金融产品、服务形态等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比如,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加快,拟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企业核准周期长、程序复杂以及持续监管等矛盾更加突出。为此,恒生电子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了“鹰眼”平台,为证券交易所客户及行业用户提供防控风险、稳定发展的监管科技支撑。运用大数据智能算法能力,围绕财务、股权、关联关系等信息对企业风险进行扫描,实现风险的实时分析与处理。

据介绍,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财务造假或不合规的业务形成底层资产进行融资。针对这类情况,“鹰眼”平台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根据监管重点关注内容建立了指标体系,将指标数据如历史融资额度等与大数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进而产生每个指标的风险阈值。一旦监测到某一指标出现异常,则会及时反馈给相关监管机构。与此同时,随着指标的不断完善与细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最终将形成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评分。

另外,原先地方监管的数据收集方式多为人工收集,近年来互联网小贷等业务快速发展,其中不乏野蛮生长的情况,繁杂的数据也给地方金融监管带来相应的挑战。为此,恒生电子为某地方金融局打造了地方金融防控平台,将“7+4”类地方金融组织、机构各个板块的数据线上化,从“人防”转换到“技防”。

特别地,原先地方监管下的各厅局数据标准并不统一,比如同一个用户在不同厅局的数据中可能以用户姓名存在,也可能以用户编号存在。因此,恒生电子将数据标准的统一作为首要任务,打通各个数据之间的交互通道。基于此,再将数据汇集后建立相关的监管模型,其中与前述的“鹰眼”类似,也通过集合不同维度的细分数据形成不同的主题域,最终形成完整的监管平台。

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成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在监管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尚且不足。由曦表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部门与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监管科技的发展。

同时,监管科技在与金融科技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监管模式创新与重构。杨海平表示,既要引导金融科技公司恪守金融科技伦理底线,倡导科技向善,又要维护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积极性,重要的是要将新的监管理念、监管规则转化成数字化的表达。此外,伴随着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监管部门需要强化数字化管理能力。

在一系列背景下,关于未来监管科技的发展方向,廖岷在前述圆桌会上总结道,对于货币当局和央行来说都要考虑到几点问题。首先是技术和金融的融合。技术肯定会改变金融行业,但不会改变金融本身。另外,监管科技一定要和金融科技齐头并进,这样才可能找到潜在的风险,以便更好地推动金融的数字化。其次,金融行业有海量的数据,但是如何很好地释放这些金融数据的潜力,进行数据管理、数据治理,利用这些数据来推动发展是值得考虑的。最后,生态系统需要考虑数字化,金融体系的数字化或者金融的数字化是一个生态系统,它要有适应性、有韧性。

关于未来监管科技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廖华国也认为,数据仍将是监管科技发力的重点。恒生电子也将在数据收集、报送、管理三方面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到更加有效、细分的数据。特别地,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重中之重,恒生电子也将持续投入研究,如何通过建模、机器等技术来进行更加微观的不当行为分析。

记者也注意到,除了监管的外部约束,近年来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的内部合规治理也在“与时俱进”。

由曦向记者表示,金融科技企业自身在合规上也有一些关键点需要进一步调整。首先,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业务合规。其次,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避免用户信息泄露。最后,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响应监管政策,确保自身业务合规。

蚂蚁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蚂蚁集团在2021年与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并公开发布了《浙江金融科技伦理七倡议》。为响应上述倡议,蚂蚁集团制定了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从机构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保护、金融伦理、金融消费安全教育、平台治理等环节对平台责任义务进行明确。

关于详细的举措,该负责人举例道,蚂蚁集团持续优化支付宝的产品隐私保护功能,包括上线简要版隐私权政策、优化个性化推荐及个性化广告关闭入口,通过设置外部监督独立机构、明确平台内相关方的信息保护义务等,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守门人”体系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x 广告
金融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租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