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劳务品牌 带动乡亲增收-世界报资讯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推动月嫂、保姆、护老等职业规范化发展
擦亮劳务品牌 带动乡亲增收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通过规范家政行业秩序、校企合作培训、延伸行业链条等方式,积极培育壮大劳务品牌,推动家政行业蓬勃发展,促进群众高质量就业。目前该县已有1.5万余人从事家政行业,占全省从业人数的70%,年劳务收入达4.2亿元。
夏日午后,育婴师祁承兰一边哼唱童谣,一边轻抚着臂弯里熟睡的婴儿。望着婴儿熟睡的面庞,祁承兰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她对如今的工作生活很是满意。
祁承兰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曾经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在田间务农所得。得益于县里倾力打造的“互助家政”劳务品牌,今年3月接受培训后,她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育婴师,如今每月收入超过7000元。
像她一样,县里已有1.5万余人从事家政行业,占青海全省从业人数的70%,年劳务收入达4.2亿元。目前,互助土族自治县正多措并举,培育壮大劳务品牌,推动家政产业蓬勃发展。
规范行业秩序
从业环境更优
互助土族自治县向南35公里,便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世纪80年代起,这里的很多人选择家政工作,他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很快闯出了名声。但这一时期,“技术门槛低、服务不标准、收费不透明,最终家政产业发展整体下行。”县就业服务局局长曹有德介绍。
不能砸了这块金字招牌!2022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互助家政”劳务品牌打造专班,出台《打造“互助家政”名片 建设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同年,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文海炜回乡创业,成立了互助互相家政集团有限公司。“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印象中家里生活总是拮据的,听说家政产业能帮助乡邻增收,我毫不犹豫就回来了。”他说。
在家政集团引领下,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家政产业联盟,除了26家家政公司,还有金融、法律等行业的80余家企业。他们各自发挥作用,如律师事务所制定规范合同文本,对雇主和家政员的权益做了详细说明,从源头上减少了业务纠纷。
家政产业联盟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促使县里的家政行业更加规范。一方面实现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互助土族自治县打造了“互助家政”数字平台。消费者打开“互助家政服务”微信小程序,“选取对应的服务下单后,平台再派单给家政企业,产业联盟更紧密,能有效地发挥引领作用。”文海炜说,另一方面实现了标准化,在服务下单页面,家电清洗、消杀除螨、收纳整理等服务一应俱全,服务价格、时间、内容等也被一一注明,“产品标准化,消费者有了心理预期,促使服务规范化。”
身穿统一工服,轻敲门,先问好,套上鞋套,拿出垫布,把清洁用品依次摆好……从业时间不长,马维柱对服务流程却熟稔于心。2022年,他创办的家政企业成为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严格执行联盟出台的家政服务实操流程标准及方法。“服务结束后,消费者会从态度、工作效果等4个方面评价,差评多了,派单就会减少。”马维柱说。
“越来越多消费者会选择省心、贴心、实惠的规范化服务,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业机会更多、更安心。”文海炜信心满满。
校企合作培训
畅通就业渠道
“放下宝宝的时候,右手托着身子,左手扶着头,动作一定要缓。”在互助家政现代实训基地,教师在台上边讲边示范,祁承兰仔细记录。“上户服务后,发现自己还有些技能没掌握,就趁着基地举办免费培训班再学习,从早到晚12节课,非常充实。”
2022年,互助土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家政集团共建互助家政现代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培养家政人才,200多名业内专家针对实际问题现场授课,实现技能特点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匹配。
除了“上门求教”,还有“送教下乡”。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新城村,听说有实训基地教师现场授课,50余名村民把村委会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如果白天没空,还可以在线学习,有100多门课程呢!”曹有德介绍,“为了让村民有一技之长,就业更有底气。”据了解,今年前5个月,实训基地已通过各种方式举办了5期培训班,培养家政人才430余人。
培训结束后,职业技术学校紧接着组织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学校今年争取到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资格,如通过考试,村民不仅能拿到培训合格证,还会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持证上岗,更有竞争力。”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龙喜文告诉记者。
傍身之技有了,如何打通培训和就业之间的渠道?
在培训班结业典礼上,产业联盟中的许多家政企业支起摊位,现场签订用工合同。不仅如此,今年3月,“互助家政”北京办事处成立,旨在提供劳务对接等服务,还能为赴京就业的家政人员进行维权保障。目前,互助籍在京从事月嫂、保姆、护老等家政服务的劳务人员有200余人,并在逐年增加。
如今,越来越多在北京从事家政行业的人选择返乡创业,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解决了更多群众的就业问题。“我们会继续加强对接,带动‘互助家政’劳务品牌发展。”曹有德说。
延链条强保障
职业更有未来
走进实训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互助家政”劳务品牌的“C”形商标,上端是麦穗,下侧是一只手,寓意品牌连接城乡,靠劳动托起未来。除了设计商标,互助土族自治县还通过举办家政服务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家政论坛等方式扩大劳务品牌影响力。
“参加这些活动,让我认识到家政行业的人力价值在不断增值,我对职业也有了更多认同感。”实训基地培训部总监蔡菊山说。
蔡菊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蔡家村人,2015年只身来到西宁,靠着朋友介绍,干起了家政保洁。后来为提升技能,参加了培训,学习结束后,一份员工制合同摆在了她的面前。“成为家政集团的员工,每月有固定工资,社保等权益保障更到位。”蔡菊山说,“将以往的‘撮合模式’变为‘派单模式’,个人行为转为企业任务,一旦产生纠纷,维权更有底气。”
用人模式的创新,离不开蓬勃发展的产业,而后者需要坚实的产业链做基础。
“我们最近推出了‘七彩保洁布’,不同颜色用来打扫不同房间,经久耐用,您需要购买吗?”如今,每一名家政服务员上门服务时,不仅会推销保洁用品,还会推荐当地的盘绣等农特产品。“这叫‘家政带货’,我们积极对接产业链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保洁用品生产企业等,开辟农产品进城新通道,拓宽多元化增收途径。”文海炜介绍。
“以往,家政服务直接面向消费者。如今,得益于标准化,服务成了可以赠送的礼品。”文海炜向记者展示一张面值为219元的玻璃清洗卡,“这是我们最近推出的‘家政礼卡’,一张礼卡代表一份服务,随时兑换,不少企业批量采买,这张卡每月能卖出2000多张呢!”
近期,曹有德在调研中发现,县里的家政产业多为派遣模式,即从县城赶到各处服务点,许多服务提供并不及时。“家政进社区是发展方向,我们正就采取合作、嵌入、直营等模式在西宁市各社区建设服务中心,调研论证搭建服务网点的可行性,真正搭建‘家政服务超市’,让家政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叫响‘互助家政’劳务品牌。”曹有德说。
本报记者 何 勇 刘雨瑞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7日 第 13 版)
标签: